7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物价数据。6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5%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.5%,均与上月持平。
7月10日,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物价数据。6月份,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.5%,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涨5.5%,均与上月持平。
ppi同比涨幅在2月达到阶段性高点7.8%,随后3个月逐月下降,6月暂时止住了下滑的步伐,但这不意味着ppi同比涨幅之后就会企稳。从环比看,6月ppi较上月下降0.2%,连续3个月负增长。ppi环比低增长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会在下半年持续。而去年下半年的ppi环比涨幅较高,尤其是去年10-12月都超过了1%,导致ppi基数较高。因此,今年下半年,ppi月度同比涨幅可能继续较大幅度地下滑,四季度可能落入3%以下的区间。
现在基本上可以判断,ppi在经历了一个短暂的反弹周期之后,很快又会进入了下行的通道。如果以环比涨幅由负转正为标志,这个反弹周期发生在去年3月到今年3月间。可以看到,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、gdp增速逐渐企稳的过程中,还存在比较复杂的情况,经济增长有可能出现波动。通胀对gdp增长就有较强的影响,上面已经说了ppi对工业的影响,下面我们再从cpi来看通胀对服务业的影响。
cpi同比涨幅在1月曾经达到2.5%,但接下来几个月涨幅都比较低,原因是食品价格负增长。上半年食品价格下降2.1%。曾经困扰cpi的“猪周期”不见了。2015年和2016年,猪肉产量都是负增长。在以往的年份,这基本上会导致来年猪肉价格大涨,从而推高cpi涨幅,但今年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。原因可能是我国猪肉产量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,而人均猪肉消费量增长放缓甚至下降。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粮食上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我们需要更加关注非食品价格的涨幅。
cpi较低涨幅并不意味着通胀压力不存在,实际上,通胀压力存在于服务业中。上半年,非食品价格上涨2.3%,服务价格上涨2.9%,这都是比较高的涨幅,显示了较大的通胀压力。服务价格涨幅比较大,一方面是人们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转变,对服务的需求更多了,造成了供不应求的状况,这说明服务业有加快发展的需要。另一方面,也显示近年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受益于通胀。
综合来看,上半年经济呈现“稳中向好”的态势,年初市场担心的通胀抬头并没有发生,相反,cpi、ppi企稳回落,就业更是稳步增长,官方数据显示,今年前5个月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已达599万人,政府工作报告设定的全年1100万人目标已完成过半。经济结构、企业效益、市场信心都在改善。发电量、用电量、货运量、进出口和企业效益都延续了一季度向好态势。
宏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加强,这需要我们维护这种“稳定性”,以便为更多的改革措施夯实基础。因此,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要稳,政策稳,市场就会稳,市场预期就有很多确定性,企业就可以按照自己的判断进行投资或转型活动,也就是“稳中求进”,实现市场新旧动能的交替。
在“稳中求进”方面,关键是要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稳定,财政与货币是稳定经济增长的两大利器,也是市场运行之锚,如果财政与货币政策不能稳定,市场预期就会恐慌不安,经济运行就会受到影响。下半年,应该在坚持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基础之上,妥善防控和化解风险点,比如防控地方政府债务,避免债务率上升,比如积极有序的推进金融去杠杆工作,等。
日前,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家座谈会时表示,要着力夯实稳中向好的基础,继续把稳就业这件促发展、惠民生的大事放在突出位置。继续把强实体作为关键举措,全面落实各项减税降费措施,努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。继续以适度扩大总需求形成重要支撑,着力消除制约民间投资的障碍,瞄准发展短板和群众期盼,扩大有效投资,促进多层次、个性化新消费发展,让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更大作用。
相信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巩固中国经济“稳中向好”的趋势,并为经济转型创造良好的环境,推进新旧动能转换,真正实现“稳中求进”的改革目标。
(信息来源:21经济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