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2014年两会“教育好声音”】职业教育篇(二)
李守镇:督促政府加大职业教育投入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华全国总工会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李守镇认为,努力建设技工大国,急需重视职业教育培训,增加政府、企业等多渠道投入,为培养更多的熟练劳动者、各种技术人才和一大批高素质技术带头人创造良好条件。
他建议充分利用企业教育培训资源,形成职业教育培训区域性均衡、协调发展的良好态势。“大力开展政企合作、校企联办的“订单式”职业技能培训,增强政府、企业、学校及社会各方在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的联动、互补,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针对性、技术性和实用性。”他认为尤其要拓展资金来源渠道,督促政府、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加大职业教育培训投入。
李卫红: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各部门形成共识
全国政协委员、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在去年调研职业教育中发现,在对现代化人才培养、对经济转型发展的认识上,各部门多强调本部门职能,部门之间尚缺乏共识,这种机制体制的革命已经刻不容缓。
她认为,职业院校还需要经济实体部门的大力支持。职业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,而这些操作人才主要来自企业。如果企业积极性不能被调动起来,将很难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。
杜时贵:“学技能”变“学技术”
“未来,高职院校应更加着重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,立足高新技术产业,在生产、建设、管理、服务等第一线岗位。”全国政协委员、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杜时贵认为,“目前,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往往更注重技能的培养,而非技术的培养。技术和技能虽一字之差,但层次不尽相同。”
他指出,“截至目前,全国高等院校超过2400所,其中高职院校超过1200所。可以看出,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具相当规模。根据发达国家经验,高等职业教育必须有更高层次的职业教育机构,而不是止步于专科层次的教育。”
饶子和: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向职教转型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科协常委饶子和认为,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、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,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国际化进程加快,现代农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蓄势待发,需要大量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。
饶子和说,目前我国有本科院校840所,其中300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当转型。“这些本科院校的培养规格及类型目标,与高职教育最为接近,若将其转型为高职本科,可以大大节约高职办学成本,又能尽快满足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。”
还有一个选择是,鼓励知名大学举办高职本科教育。在饶子和看来,这不仅为本科院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,而且对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地位,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。
孙荫环:借力民间资本创办职教基金
“发展职业教育,一方面需要国家根据市场的需求,调整学科结构、人才培养方式;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借助民间的培训力量,引入民间资源来发挥弥补学生职业技能不足的作用。”全国政协常委、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孙荫环说。
孙荫环表示,还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教育资源,创建以“教育包”为核心的教育产业动力模式。“我相信,激发社会各方面举办教育事业的积极性,大力推广多元化投资、产业化经营、市场化办学的新模式新机制,就能推动职业教育实现更好发展。”
李和平:打造更具吸引力的职教生态系统
在两会期间,全国政协委员、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李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“只有打造促进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生态系统,才能真正提高其吸引力。”
李和平分析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之所以弱的原因:“一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较低;二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价值追求,使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成为北大、清华的学生,实在没办法了才上职业学校;三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还亟待提高;四是一些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方式和师资水平,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匹配;五是社会系统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不够。”
他建议:“国家可以出台相关政策,建立职业教育准入制度和岗位最低薪酬制度,引导企业给职校毕业生以更宽广的发展空间,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系统。”
(上海教育新闻网)